2015年中国VC/PE行业发展趋势预测

  基于过往数年对中国VC/PE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,依托投中集团旗下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的数据积累,梳理与一线大佬们的交流收获,投中研究院总结分析了2015年中国VC/PE行业发展趋势。

 

  

  移动互联大爆炸

 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,“互联网”或“移动互联网”的标签承载了太多期望与能量。诚然,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工具,互联网(含移动互联网)对新经济的推进起到重大作用。其对传统领域的改造虽是润物细无声,但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角角落落,无论是早期的信息资讯,还是已成气候的旅游度假,或正在当下的生活金融,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

 

  伴随着改造步伐的日益深入,投中研究院认为,未来所谓“纯线上新兴”与“纯线下传统”的对立或对决越来越模糊,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运作,将成为优秀企业的必备大“杀器”,类似“王马赌局”的故事终成历史。

 

  从这个角度去看,投中研究院认为,未来五年或十年后,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标签将逐步淡化,但这不妨碍创业者、投资机构从中挖掘价值金矿,而且眼下正是把握创业机遇的最佳时机,泛金融领域、大汽车领域、广义文化领域以及智能生活家居等领域,将成为创业达人和投资资本的聚集地。

 

  企业家“刷脸”入局

  在新经济变革相当激烈的大时代,鉴于创业环境如此美好,股权投资圈外的优秀人士们还能耐得住寂寞?投中研究院前期盘点的十大风云人物中,圈外出身的牛人占了不少篇幅,企业界名家、文艺界名人纷纷入。投中研究院认为 “跨界”这股风2015年还得继续刮,主流仍是优秀企业家,特别是互联网圈的成功人士。

 

  除了传统充当LP角色之外,越来越多成功企业家义无反顾尝试着“刷脸”的投资客角色,其表现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:其一钟情于国内产业整合,此举以传统业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主,或以雇主身份主导产业整合,或以半操盘手身份组建产业、并购基金,进而继续上述故事;其二钟情于创业机会,此举以偏互联网属性的新兴行业为主,多数是互联网圈的老人,经历过坎坷的创业历程,手握充沛的资金,希望能在主业之外,帮助更多创业者成长,更喜欢以天使或早期投资者身份介入。

 

  从股权投资行业角度看,引入这些增量资本和产业智囊团,对现有机构而言,合作机会很多,这是非常有益的风向。但也有些许不和谐声音传递出来:企业家介入天使投资领域的杀伤力巨大,其丰富的资源属性和不计成本的率性“兼职”投资打法,令不少“职业”天使玩家感觉压力很大。在投中研究院看来,类似天使投资圈的项目抢夺会更加激烈,拼资源,拼价格,更重要的是拼投后服务,远非既往只协助后期融资那么简单。

 

  “除了股权投资圈外的新生力量,原圈内投资阶段相对靠后的机构也纷纷将触角伸到早期投资领域,今年诸多机构在中早期的投资布局极其凶猛。这么多资金进来,早期估值是是否会出现过多泡沫呢?前些日子对估值是否偏高的隔空对话已经厮杀多轮。”投中研究院认为,市场是否泡沫不重要,换个视角看问题,最关键的点是——优秀企业在哪里?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多数机构看好的项目肯定有人捧场,今年相继爆出的多个巨额融资案例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。

 

  

  控股收购信手拈来

  “虽然早期投资市场很好,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,容不下这么多增量资本和各路英豪,美国成熟市场就是典型的参照样本。”投中研究院认为,前些年因为环境因素,并购投资处于懵懂状态,而当下国内市场对并购业务的需求已经提上日程,并购投资探讨已不再是纸上谈兵,而且配套机制已经逐步成型,故而并购投资大有可为。

 

  趋势已明晰,细节呢,咋干?摸索前进。对本土机构而言,开展并购基金运作缺什么?缺人才,缺资金,缺经验,凡是能想到的都缺,想一蹴而就不太现实,但可以一步步探索推进,人才不足——可以外部“挖角”+内部培养,资金不足——可以先操小盘,后做大盘,经验不足——群策群力,一起商量着推进。

 

  继并购元年、并购井喷年后,投中研究院坚信,2015年将是并购基金真正霸占舞台的一年,由PE团队主导的并购操作有望成为市场中的最闪亮的一点。这其中有多种运作模式,既有KKR、黑石等在并购界呼风唤雨的老牌子,也有云月投资等专注中国市场并购投资的专业团队,更有“上市公司+PE”的庞大团队(稍后并购专题将进一步展开探讨),还有很多已经在操盘但不愿多曝光的本土团队,以及其他正在运作的新生力军。

 

  新三板概念狂飙

  除了在股权投资策略上前后两头大跨步,还有一个投资主题绝对不能忽视——“新三板”。根据投中研究院过去五年观察,投资圈对新三板主题多数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,诚然前期有过不少投资行为,但核心动力在于企业价值本身,跟新三板标签没多少关系。市场各方真正聚焦于此,源于2012年首次扩容,特别是伴随着向全国市场扩容,各路资本纷纷扎根于此。

 

  “新三板”标签也好,“中国版纳斯达克”标签也罢,从投资角度看核心还在于企业本身,那么如何挑选优秀标的呢?如何赚钱呢?据投中研究院观察,目前切入新三板投资的模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。

 

  其一,通过挂牌企业定增进入。当企业挂牌之后,其公司架构、管理体系等都相对成熟,用句圈内常说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下“不和谐的部分已经拆解干净,挂牌的部分是干净的好资产”;其二,在挂牌之前进入,普通股权投资模式或优先股模式。此举较难,过早介入风险太高,对企业的判断容易失真,过晚介入已失去机会,对类似准挂牌企业的选择确实很考验投资机构的思考力;其三,以协议交易、做市交易等进入。

 

  “掰扯完进入渠道,再聊聊盈利话题。”投中研究院表示,首先,转板是大家最关注的方式。无论是挂牌企业还是投资机构都对此模式寄予厚望,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懂了,在此不赘述;其次,找个好婆家,被A股公司收编,图利为主;再次,立足新三板“协议+做市+竞价”机制,在新三板内实现流动诉求。此举需要中长期布局的耐心等待,另外基于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,以此作为后期产业整合的核心基石。

 

  融资架构大变阵

  既往国内VC/PE基金的融资结构不太健康,高净值个人占据过高的比例,这是时代的产物,也是国内市场阶段性发展的必然之举。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,VC/PE机构对转型的认知更加清晰尤为关键的是机构资本已经逐步觉醒,在天时、地利条件都已具备的前提下,如何实现人和? 谁和谁能走到一起呢?

 

  首先,聊一聊引导基金的话题。投中研究院前期曾发布过专题报告《2013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》,此后引导基金市场热度不断飞扬。投中研究院认为,明年除了在规模上冲高之外,在具体形式上还会体现一些新变化,即对“天使基金”或“天使+早期”基金加大配置。

 

  其次,谈一谈险资运用话题。临近年底,保监会又给VC们送了份好礼——正式将VC基金及拟投资VC基金的母基金纳入险资的可投资范围。加上之前陆续发布的险资规范,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绝大多数股权投资模式都已纳入险资可投范畴。明年这个募资市场将有很大看头。

 

  除了这8.29万亿(截至2013年末)保监会管辖的资产外,还有超过4万亿的养老金资产可以期待,其中包括1.19万亿全国社保基金、0.6万亿企业年金、3.1万亿基本养老保险金(截至2013年末),其中全国社保已经进入股权投资领域,企业年金正在尝试突破,基本养老保险还需等待一段时日。投中研究院认为,这块资产不容小觑,截至2014年底,总资产包有望突破15万亿元,但也不必寄予过高期望,毕竟养老金的开放步伐会相对谨慎,还需耐心等待。

 

  在上述两大体系之外,国内市场中还有产业资本这个大圈子,但他们侧重的方向会略有不同。

 

  国资改革持续火

  无论一级市场,还是二级市场,或者一级半市场,国企改革主题都是近期最为靓丽的投资焦点,在前期投中研究院的事件和案例盘点中,已经清晰点出了其中关键所在。投中研究院认为,今年PE介入国资改革总体“言”大于“行”,明年这一格局有望出现较大转变。“从目前掌握消息来看明年将有数个大案产生,其中央企系将继续在规模上和聚焦方面占据优势,与此同时,地方系的国资项目有望批量涌现,成为后续三至五年持续推进的核心力量。”

 

  在介入方式方面,根据投中研究院的专项调研结果来看,投资准上市资产包是最核心的方式,类似中石化销售公司这样的案例数量不会太多,但体量会超级大,参与机构也将限定在十数家之内,其中国资系的机构占据主导地位;此外,以定增方式介入将是多数机构参与其中的主要模式。

 

  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新的切入模式或将在明年加速探索推进,如,针对国资系存量资产的委托管理模式,国资委、国资运营公司将部分优质资产或劣质资产独立打包,以资产包形式注入专项基金中,由PE机构开展运营管理。此外,由此引发的PPP投资模式已经获得诸多机构的关注,相关理论探索已在内部展开,有望在2015以试点案例的形式推向市场。

 
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

天赋资本专家团
合作案例
工作机会
搜索